现代家庭多数都安装
防盗门保护家庭安全,在防盗门门板上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小孔,小孔中装有玻璃片,这叫做“门镜”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猫眼”。透过猫眼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门外的“缩小”的人——那是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,从而判断来人我们是否认识,以此决定是否开门,但立于门外的人却无法通过猫眼观察室内的情形。那么,防盗门猫眼是利用了怎样的光学原理才能让我们看清室外的景象呢?雅安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防盗门猫眼运用的光学原理是什么。
一、猫眼的构造
“猫眼”同望远镜、显微镜一样,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,物镜和目镜的距离(猫眼的长度)约为3cm,安装在防盗门上的圆形小孔内(门的厚度约为4cm )。“猫眼”的物镜是凹透镜,目镜是凸透镜,但物镜的焦距较短,目镜的焦距较长,目镜的焦距应等于或大于猫眼的长度和物镜的焦距之和。
二、“猫眼”蕴含的光学原理
要了解猫眼所运用的光学原理,先来了解一下人眼的成像原理。
1、人眼的成像原理
人眼可看成一个特殊而又精密的光学仪器,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(相当于焦距可调的凸透镜)折射后,在视网膜(相当于光屏)上成像,人就能看清物体,判断距离,欣赏景观。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,眼睛可以通过眼角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厚或变薄以改变焦距,令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。
但是晶状体的调焦能力存在极限,物距小于10cm的物体是无法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的,即人眼看不清楚物距小于10 cm的物体,我们称之为“近点”。同时,人要能看清一个物体(或一个景物所成的像),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光能进入人眼。
所以,人能看清一个物体要具备两个条件:
(1)该物体(或像)与人眼的距离合适。对于正常眼睛来说,物体(或像)离眼睛的极限距离不得小于10cm,否则就看不清物体(或像);
(2)必须有足够的光能进入人眼。
2、“猫眼”的成像原理
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,物镜L1是凹透镜,目镜L2是凸透镜。物镜L1的焦距极短,室外的人或物AB发出的光经过凹透镜折射成发散光线,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成一个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A'B' ,此像正好落在目镜L2的焦点之内,L2起到放大镜的作用,所以经L2折射后,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,得到一个较为放大的正立虚像A"B"(比室外景物小)。当人在室内眼睛靠近“猫眼”观察时,正立的虚像A"B"正好处在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范围内。因此,室内的人不用开门,就能洞察门外的一切景像。
那么,同样是通过猫眼,为何门外向里看却什么也看不到呢?
当人从门外向里看时,凹透镜L1变成了目镜,凸透镜L2则成了物镜。室内的景物AB发出的光,通过凸透镜L2折射后,会聚的折射光线本应相交生成一个倒立的缩小实像A'B' ,但是在尚未成像之前就落到发散的凹透镜L1上,由于凹透镜L1焦距极短,对光线起发散作用,所以经凹透镜L1折射后,其发散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正立的缩小虚像A"B' ,位置在目镜L1的右侧2~3 cm。人在室外贴近“猫眼”的目镜L1察看时。人眼与像之间的距离只有3~4 cm,这个距离远小于正常人眼的近点,所以不能看清景物。
若想保证像与人眼的距离合适,则由于猫眼的孔径很小,无法让足够的光进入人眼,所以也一样不能看清景物。这样一来,室内能看见室外,室外却看不见室内,造成信息不对称,室内住户掌握主动权,保障了居民的安全。
上述内容就是关于防盗门猫眼运用的光学原理的简单介绍。猫眼的作用就是便于居民观察室外情况,通过信息的不对称性保障居住安全。洛阳雅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生产防盗门方面走在行业前列,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和资金支持,以大手笔、高各局的发展理念,为客户提供优质、超值的产品及服务,欢迎有意向的客户咨询联系。